【摘要】
该患者为IgA肾病,血肌酐升高。患者以间断尿中泡沫伴肉眼血尿,眼睑浮肿,面色晦暗等为主要症状。中医诊断 慢肾风(湿邪内阻,气虚血瘀证)。西医诊断 IgA肾病(Lee分级 Ⅳ级)。干预措施 治疗以利湿补气,活血通脉为主。疗效转归 患者经过4个月治疗后尿蛋白明显下降、血肌酐恢复正常。
【关键词】
IgA肾病; 慢肾风; 湿邪内阻; 气虚血瘀
【适合阅读专业】
中医内科学; 肾脏病学
临床资料
一 、病史资料
1. 一般信息
刘某,男,72岁,初次就诊于2018年5月24日。
2.病史
主诉:间断尿中泡沫伴肉眼血尿10年,血肌酐升高1年。
现病史:患者2008年感冒后出现尿中泡沫及肉眼血尿,就诊于当地医院,查尿常规示潜血及蛋白阳性,于当地服用中药后肉眼血尿消失,但潜血及蛋白仍阳性,2017年6月患者因尿中泡沫较前明显增加就诊于当地医院,查尿潜血(+),蛋白(4+),肌酐125 μmol/L,24小时尿蛋白定量:6.37 g/24 h。行肾穿刺活检,诊断为”IgA肾病(Lee分级 Ⅳ级)”,予泼尼松55 mg每日一次,环磷酰胺100 mg每日一次起始治疗。
刻下症:尿中泡沫伴肉眼血尿,肌酐升高,面色晦暗,周身关节酸胀沉重,疲乏倦怠,时有腰酸、腹胀,双眼干涩,口干口苦,纳可,眠差,入睡困难,多梦,大便1~2日一行,质干,小便可。眼皮浮肿,舌暗红,舌体胖,苔腻有裂纹,脉细数,沉按弦滑。
二、辅助检查
2017年6月7日:24 h尿蛋白定量:6.37 g/d
2017年6月7日:尿常规:尿潜血(+),蛋白(4+)
2017年6月7日:血肌酐:125 μmol/L
2017年6月18日:肾脏穿刺活检:IgA肾病(Lee分级 Ⅳ级)
三、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
1.中医诊断
慢肾风:湿邪内阻、气虚血瘀证。
2.西医诊断
IgA肾病(Lee分级 Ⅳ级)。
四、干预措施
治法:利湿补气、活血通脉。
处方:羌活30 g,益智仁10 g,灵芝30 g,红景天15 g,丹参30 g,赤芍20 g,牡丹皮20 g,川芎10 g,猪苓30 g,生甘草10 g。草药28剂,水煎,每日一剂,早晚分服。
调护:清淡饮食,少食肉类,忌食辛辣,心情愉快,轻缓运动。
五、疗效转归
二诊:2018年6月21日。患者服前方后双眼干涩,晨起疲劳感,腰酸腹胀,眼睑浮肿,口干口苦等症状已无,复查肌酐:86 μmol/L,24小时尿蛋白定量:1.02g/24h。纳眠可,夜尿1次,小便正常,大便日一行,舌暗红而胖,苔薄腻脉沉。处方:生黄芪30 g,当归10 g,太子参20 g,灵芝20 g,丹参30 g,红景天15 g,猪苓30 g,茯苓30 g,玉米须30 g。煎服法同上。
后继以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,肌酐维持在60~80 μmol/L,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维持在120 mg/24 h上下。随访患者1年,病情稳定未复发。
临证体会
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,其可见血尿、腰痛、乏力、蛋白尿、水肿等多种症状,随着疾病的逐渐进展,本病晚期也可出现肾衰竭。
本案患者有关节酸胀沉重、疲乏倦怠、舌暗苔腻等湿邪、血瘀、气虚多种表现,故当利湿以畅气机、布津液,通活血脉以散瘀结,补气以固护肾脏功能。综合四诊,患者口干、便干、脉细数、舌有裂纹等症状并非阴虚,实为湿邪内阻,津液不布。故重用羌活,羌活味辛、苦,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有“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,开腠理,致津液,通气也”的表述,年老体衰肾脏气化不行,津液不得布散,以辛味药可通达气机,宣发腠理,布散津液。《金匮要略》中“腰以上肿,当发汗乃愈”,羌活可布散津液、通调气机,发汗疗眼睑之浮肿;益智仁性温,归脾、肾二经,有健脾、温肾、固摄之功,补中有收,现代药理证明其可降低尿蛋白含量,羌活与益智仁相配,一收一散,发汗而不伤正,固肾而不敛邪,同时加猪苓水血并治,活血利湿,调护肾脏功能。患者疲乏倦怠,故以灵芝、红景天补气培元,配合川芎益气活血。二诊苔由腻转为薄腻,湿邪渐祛,故用补血二丹汤加太子参、灵芝、红景天调节免疫功能,猪苓、茯苓、玉米须等利水之品以达善后固本之用。
本案治疗中,吕老师借鉴现代药理成果总结临床经验,重用羌活、益智仁,保护垂体—肾上腺系统及神经系统,现代药理证明羌活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,可以辅助激素减量,避免减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。后长期对患者进行随访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
文章来源
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-国医大师案例集
https://cccl-tcm.cacm.org.cn/subPoolArticle?index=-1&subId=8&lang=zh
图片
(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)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在线配资平台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